近日,中共中央追授郑德荣等7名同志“全国优秀共产党员”称号,这7名共产党员信念坚定、对党忠诚、担当作为、干事创业,堪称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典范。其中,钟扬同志长期从事植物学、生物信息学研究教学工作,在青藏高原跋涉数十万公里,收集上千种植物的数千万颗种子,为国家和人类储存下绵延后世的基因宝藏。然而,在生活上他却从不挑剔,他生活简单朴素,从不对职务待遇、收入条件提任何要求……坚持“干事比名分重要”,从来不摆“架子”,钟扬以其崇高精神和人格力量为广大党员干部树起了一个“样子”。
一般来说,干部在群众心目中如果立起的是“样子”,自然不会去摆“架子”。相反,一名干部如果“架子”十足,在群众那里也就没了“样子”。习近平总书记曾在《领导干部要放下“架子”、做出“样子”》中指出,“样子”是好的形象,是群众欢迎的形象,不是外表,而是指干部的德才和实绩。“架子”是徒有其表的,也是不受群众欢迎的形象。因此,对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而言,要想受群众欢迎,就必须丢掉“架子”,立起“样子”。
放不下“架子”,就立不好“样子”。去基层搞调研,走“安排路线”,访“群众演员”,前呼后拥、车来车往;到项目现场,走马观花、漫无目的地转一转,“拍脑袋”作决策,颐指气使“瞎指挥”……“架子”摆在哪里,“样子”就丢在哪里。
党员干部身份是为民服务的“代表证”,不是高高在上的“特权证”。焦裕禄、谷文昌、杨善洲、廖俊波……这样的干部在群众眼里从来没有“架子”,他们把自己的身份定位为“人民的勤务员”。“县委书记的榜样”“先祭谷公,后拜祖宗”“常思民生不懈怠,绿水青山立口碑”“浑身阳光、清澈透亮,满满的都是正能量”……代表着群众真挚的心声,刻印着共产党员应有的“样子”。
“干部,干部,先干一步。”党员干部要立起“样子”,就要吃苦在前、享受在后,时时处处做群众的贴心人。如果处处与群众保持距离,产生的不是威信而是隔阂。毛泽东同志曾多次提醒,“当干部的首先要放下架子,打破个人英雄主义,忘记自己是什么‘长’”“在群众面前把你的资格摆得越老,越像个‘英雄’,越要出卖这一套,群众就越不买你的账”。
高高在上,摆出当官的“架子”,这样的人,“人民把他摔垮”。给人民作牛马的,“人民永远记住他!”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,“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,很高”。你,选择“架子”,还是“样子”?(侯天柱)
来源: 中国纪检监察报
|